再漂亮的話術都抵不上“良言一句三冬暖”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沒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稍微留意一下,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就會發(fā)現,有些話的確傷人!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站在制高點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為幌子來回避責任。其造成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2022年10月14日,第八期瀧濤環(huán)境讀書分享會如期舉行。作為本次分享會的主講人,李子安帶來了對《非暴力溝通》的深刻解讀。
首先,李子安認為大多數人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的理解。其實非暴力即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李子安告訴大家:“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p>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有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谑聦嵉臏贤ㄊ亲鹬?,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清楚的表達自身感受。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們感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我們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無助于解決你真正想解決的問題。
在我們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其實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學會傾聽尤為重要。李子安認為貫徹書中的觀點“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李子安對大家說:“我們是凡人,皆有七情六欲,在生氣時會自然而然的批評、埋怨他人,這種發(fā)泄并不利于我們解決問題,有時候發(fā)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希望大家可以在今后的溝通中用到書中提出的“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fā)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打雷聽聲,聽話聽音”,真誠的傾聽他人的感受,進行反饋?!?/p>
分享會接近尾聲,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不是教你如何說話更好聽。書中強調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如何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