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7個習慣改變人生?這本書提供了“標準答案”
亞里斯多德說,“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促成的,而是由習慣決定”。反之,選擇培養什么樣的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是否會成為優秀的人,以及會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那么,為了成為足夠優秀和成功的人,我們應該培養哪些習慣?又該如何培養這些習慣?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史蒂芬﹒柯維給出了“聞名遐邇”的回答。
史蒂芬﹒柯維,何許人也?美國學界的“思想巨匠”,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被《時代周刊》評為“人類潛能的導師”,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杰克·韋爾奇并肩比齊。
“乍看書名,不少人覺得它無非就是成功學和心靈雞湯,但這顯然是對作者以及本書的很大誤解。”2021年12月10日舉辦的瀧濤環境讀書分享會上,主講人姜玉說。
有人說它在美國的影響力僅次于圣經,還有人說它是商界最經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訓教材,是世界500強企業必備培訓課程……那么,它的魅力到底何在?
姜玉表示,這本書的真正意義在于,讓你重新審視你自己的想法,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或者說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最起碼要有哪些思想基礎。
“首先,要建立一種思維,由內而外全面改造自己;其次,要把握兩個定義,即達到產出與產能平衡的高效能,及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交織的習慣;再次,認識三個階段,涵蓋靠別人來實現愿望的依賴期、單槍匹馬打天下的獨立期,群策群力實現最高成就的互賴期;最后,實踐七個習慣,即積極主動、雙贏思維、以終為始、知彼解己、要事第一、綜合綜效、不斷更新。”姜玉說。
分享過程中,婚姻家庭、鵝生金蛋、生平評價等生動形象的類比與問題,引發了大家熱烈討論與思考,也將本次讀書分享會的氛圍推至高潮。
古語有云:“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史蒂芬﹒柯維也指出,只學不做等于沒做,只知不做等于無知。
分享的最后環節,姜玉強調,從本質上而言,這本書并非教我們如何提高效率,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是旨在指導我們的行為實踐。現在,將來,我們會做出哪些實質性的改變,能否真正培養高效人士的習慣,這才是其精華所在。畢竟,任何不能付諸于實際的想法都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