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改項目配套小學項目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公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環保部第42號令)等相關規定,現將《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改項目配套小學項目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主要內容進行公示。
一、基本信息
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新建小學地塊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升鎮,歷史用地性質為城鎮住宅用地。根據《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2022年),地塊規劃用地性質為A33基礎教育用地,規劃總用地規模為15000平方米。按照《土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屬于第一類建設用地。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為確認該地塊是否存在污染,明確地塊環境現狀是否滿足規劃用地要求,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委托北京隴濤環境修復有限公司對該地塊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
二、現場踏勘與資料收集
地塊踏勘范圍以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新建小學地塊為主,并包括其周邊區域,周邊區域范圍由現場調查人員根據周邊敏感點位置、水文地質邊界、疑似污染源位置、污染物可能遷移的距離等來判斷,大致為地塊周邊1000m范圍內。調查地塊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升鎮,西至小月河東路,與小月河緊鄰;東至北京市海淀區東升鎮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項目(二期)0803-633幼兒園用地(規劃);北至0803-631-1商品房用地(規劃);南至小月河科技園二號路(規劃)。
三、采樣及檢測
初步調查工作對調查地塊紅線范圍進行土壤、地下水采樣分析,確定地塊是否存在污染,如存在污染,確定污染物的種類和程度。該階段的工作技術路線為:制定采樣布點方案,采集土壤和地下水樣品,采用標準的分析方法進行檢測分析;根據相關標準判斷該地塊的土壤及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如果存在污染,確定污染物的種類和程度。根據前述污染識別結果,調查地塊不涉及工業生產,也不存在明顯的污染源。為了進一步驗證污染識別的結論,進行現場采樣。
四、結論
土壤采用網格布點法和隨機布點法相結合,在本地塊內布設10個土壤采樣點,土壤采樣點鉆探至地下水含水層底板。根據土壤采樣點地層結構、便攜儀器檢測數據等資料,每個土壤采樣點送檢6~8個土壤樣品,另外在地塊周邊布設了1個土壤對照檢測點,土壤對照監測點采集1個表層土壤樣品。本次調查共送檢土壤樣品77個,其中69個地塊內樣品,1個參照點樣品,7個平行樣。根據實驗室檢測數據與土壤風險篩選值對比結果,各檢出因子最大值滿足《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 36600-2018)中的第一類用地風險篩選值限值,土壤污染風險可以忽略。
在地塊內的地下水上游、下游和側向布設地下水監測井,共布設3口,每個地下水采樣點采集1個地下水樣品,共采集3個地下水樣品,另采集1個平行樣。根據地下水風險篩選結果,檢出因子均未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Ⅳ類標準限值和《滬環土〔2020〕62 號》中第一類用地篩選值,同時絕大部分檢出指標也不超III類水標準限制,僅W1、W2、W3點位的總硬度、氟化物和W3點位的溶解性總固體超過地下水III類標準限值,主要受地質因素的影響。同時,調查地塊地下水不直接開采飲用,無相應暴露途徑,因此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風險,不需要開展地下水詳細調查及風險評估。
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改項目配套小學項目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備案稿)點擊下方鏈接下載查看。